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颜色(模糊匹配)
8条记录
物理介质阻隔技术在橘小实蝇防控中的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物理介质在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幼虫入土、蛆果处理和成虫产卵阻隔等方面的效果,测定橘小实蝇3龄幼虫对果园中4种常用地面阻隔介质的透出率,研究桃果获得位置及腐烂程度、PE塑料袋颜色与幼虫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常见成虫阻隔介质材质、厚度、抗穿刺力等指标与果实受害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9种常用果袋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厚0.16 mm)和PE塑料薄膜(厚0.01 mm)处理24 h均未出现透出现象,可应用于地面覆盖阻止幼虫入土化蛹;PP防草布(厚0.07 mm)和棉毛毡(厚0.27 mm)不建议在橘小实蝇发生区使用。蛆果处理效果与果实获得位置及腐烂程度、PE塑料袋颜色密切相关,以黑色综合效果最好。当纸、PO塑料薄膜和无纺布的厚度分别为≥0.16、0.12和0.20 mm时可实现有效产卵阻隔,此时对应的抗穿刺力值分别为126、86和344 kg/c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受害率与果袋材质、厚度、层数及颜色指标有关,双层果袋平均受害率低于单层,但单层白加蜡纸袋整体表现较好且在适当厚度范围内不影响果实着色。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物理阻隔 地面覆盖 PE塑料袋 颜色 抗穿刺力 果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前浸渍温度对'美乐'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1

摘要:颜色和香气是评价葡萄酒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而发酵前的浸渍温度是影响桃红葡萄酒的颜色、香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美乐’葡萄为试材,通过设定4、8、12 ℃,及室温(20 ℃)4个发酵前浸渍温度,测定发酵前后颜色指标、发酵后理化指标和香气物质,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发酵前浸渍温度对葡萄酒的干浸出物和酚类物质有影响,但对总酸、总糖、挥发酸、酒精、pH影响不大。浸渍温度为12 ℃时,酒样的总酚、总花色苷和单宁含量较低,分别为114.5、19.1、48.8 mg/L;感官评价为色泽较好,酒体平衡感和醇厚度较高,香气纯正,品种香气突出,酒体质量最佳。因此,12 ℃可作为桃红葡萄酒生产中的发酵前浸渍温度。

关键词: 美乐 桃红葡萄酒 发酵前浸渍 颜色 香气 感官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酵母酒泥对蛇龙珠葡萄酒颜色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D254、RC212、BDX、F15 4种生产中常用的酵母,酒泥在自然条件下自溶,测定葡萄酒中的CIELab颜色空间参数、色度、色调、总色素、聚合色素和单体花色苷的含量,研究颜色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数据分析表明,除F15酵母外,BDX、D254、RC212酒泥陈酿酒样的WC、WCP、PPC、CI得到不同程度提高,4种酵母的单体花色苷含量都提高;在测试的14个指标中Hue与Hab正相关,与其它各颜色指标呈负相关,其它个颜色指标间呈正相关。酒泥陈酿工艺可以提高蛇龙珠葡萄酒的颜色指标,增加颜色的稳定性。

关键词: 酒泥陈酿 蛇龙珠 葡萄酒 颜色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酵母酒泥对蛇龙珠葡萄酒颜色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D254、RC212、BDX、F15 4种生产中常用的酵母,酒泥在自然条件下自溶,测定葡萄酒中的CIELab颜色空间参数、色度、色调、总色素、聚合色素和单体花色苷的含量,研究颜色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数据分析表明,除F15酵母外,BDX、D254、RC212酒泥陈酿酒样的WC、WCP、PPC、CI得到不同程度提高,4种酵母的单体花色苷含量都提高;在测试的14个指标中Hue与Hab正相关,与其它各颜色指标呈负相关,其它个颜色指标间呈正相关.酒泥陈酿工艺可以提高蛇龙珠葡萄酒的颜色指标,增加颜色的稳定性.

关键词: 酒泥陈酿 蛇龙珠 葡萄酒 颜色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焙烤温度和时间对澳洲坚果果仁颜色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坚果果仁的颜色在焙烤过程中能发生显著变化。针对澳洲坚果果仁在不同焙烤条件下的颜色指标(亮度值、红绿值、黄蓝值、饱和度和色调角)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找出焙烤条件与果仁颜色的关系。根据颜色指标的变化规律将焙烤条件大致划分为4个焙烤程度:(1)浅度焙烤。焙烤条件为130℃焙烤10~15 min、150℃焙烤5 min和170℃焙烤4 min,果仁颜色奶白色;(2)中度焙烤。焙烤条件为130℃焙烤25~40 min、150℃焙烤10min和170℃焙烤6 min,果仁颜色淡黄色;(3)中深度焙烤。130℃焙烤50~60 min、150℃焙烤15 min和170℃焙烤8 min,果仁颜色金黄色;(4)深度焙烤。150℃焙烤20~30 min和170℃焙烤10~14 min,果仁颜色深黄色。通过建立焙烤坚果颜色与焙烤程度的关系,更好地指导澳洲坚果的焙烤工艺和拓展坚果产品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焙烤 颜色 焙烤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数码相机测定苹果果实着色方法的研究

农业网络信息 2013

摘要: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田间、树上果实或在室内测定已采摘的果实,其原理是在生长发育期,苹果果实颜色主要涉及红色和绿色,利用数码相机拍照获取苹果果实的图像,利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可得到表示果实红色的R值、表示果实绿色的G值,以及反映果实亮度的L值,以R/G比值(或者R/L比值)可表示苹果果实着色状况。在三个苹果品种上检验,结果表明一天内不同时间的测算结果重复性好;在12个苹果品种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R/G比值小时果实为绿色,R/G比值大时果实为红色,其分界值大约是1.12,R/G比值≥1.55时果实着色好,R/G比值与果实颜色存在直观对应关系;在果实发育期对果实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着色增强,R/G比值增大,R/G比值是表示苹果果实着色状况的一个理想指标。R/L比值也可以表示苹果果实着色,R/L比值小时果实为绿色,R/L比值大时果实为红色,其分界值大约是1.14,R/L比值≥1.34时果实着色好。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颜色 数码相机 图像 处理软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的遗传

园艺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 4个皮色性状不同的黄瓜品种配成正反杂交组合 8个 ,测定结果表明相同亲本正反交组合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表明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受核基因控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模型 ,对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低含量品种‘海阳白皮’与高含量品种‘济宁秋黄瓜’杂交组合的 6个家系世代 (P1、F1、P2 、B1、B2 和F2 )进行群体叶绿素含量的多世代联合分析 ,结果显示 :该组合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受 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 (E 2模型 )控制。其B1、B2 和F2 群体叶绿素含量主基因遗传率 (h2 mg% )分别为 83 94 %、 6 2 12 %和 86 98% ,多基因的遗传率 (h2pg% )为5 86 %~ 18 15 %。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 ,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显著高于第二对主基因的效应值 ,2对主基因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两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差异不大 ,分别为 2 776 2 (ha)和 2 3392(hb)。多基因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h〕 ,效应值为 - 5 5 2 4 3

关键词: 黄瓜 果实 颜色 叶绿素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嫩果皮色与色素含量的关系

园艺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材为不同皮色的8个黄瓜品种和以其为亲本配制的10个组合。将上述材料设区种植,每小区30株。先按果色差异对照色谱目测分类,再随机抽样测定色素含量。雌花开花至商品瓜成熟(约7~10 d)取样,沿果实纵向削下宽1 cm,厚0.2cm左右的表皮,用打孔器(直径0.56 cm)取圆片20片,在80%的丙酮液中遮光浸提24 h,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比色。

关键词: 黄瓜 果皮 颜色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