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毒死蜱(模糊匹配)
14条记录
三种农药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联合毒性机制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摘要:由于农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因此本试验研究了蔬菜中经常检出的毒死蜱、克百威、联苯菊酯单独及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细胞株的毒性,并分别测定了3种农药单独和联合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活性氧水平(RO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克百威、联苯菊酯单独染毒时均对细胞增殖产生抑制效果,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联合处理后均为协同作用。3种农药均可显著改变细胞的氧化还原因子水平,且联合作用组的ROS含量显著高于单独处理组。3种农药均显著降低SOD和GSH活性,提高MDA活性。说明毒死蜱、克百威、联苯菊酯单独及联合染毒都具有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产生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毒死蜱 克百威 联苯菊酯 联合毒性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农药在梨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确保4种农药在不同品种梨上的安全使用,评价其在梨上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并且在2018年试验的基础上,验证毒死蜱、吡虫啉的安全使用评价标准及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的安全使用评价标准。[方法]参考农药标签和梨果生产中调研的施药方法,选取全国6地的黄冠梨、莱阳梨、砂梨、早酥梨、砀山酥梨和鸭梨6个梨品种,开展田间试验。利用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多菌灵在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4种农药在梨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4.2、7.1、12.2、11.9 d。毒死蜱、吡虫啉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与2018年相比,较为吻合,年度差异不大,无超标现象。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均有超标现象,多菌灵尤为突出。[结论]必须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及施药次数,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建议按照低剂量施药,每个作物周期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高效氯氟氰菊酯)、28 d(多菌灵)。按照推荐剂量及其操作规范在梨上施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毒死蜱 高效氯氟氰菊酯 吡虫啉 多菌灵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死蜱、吡虫啉、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苯醚甲环唑在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仪器分析方法和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毒死蜱、吡虫啉、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苯醚甲环唑在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净化,毒死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他3种农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吡虫啉、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苯醚甲环唑4种农药在梨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4.4、12.2、13.1和10.3 d。施药后7 d至收获期,4种农药在梨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超出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按照推荐剂量及其操作规范在梨上施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毒死蜱 吡虫啉 螺虫乙酯 苯醚甲环唑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农药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4

摘要:利用播种期拌种和撒毒土的方法,开展了5种农药对花生田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为61.95%~86.39%,以毒·辛30%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86.39%)最好,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79.74%)次之,毒死蜱5%颗粒剂防治效果(61.59%)最低。从不同剂型防治蛴螬的效果来看,微囊悬浮剂显著好于颗粒剂。几种毒死蜱药剂对花生均有增产效果,分别较对照增产11.60%~21.65%,其中毒·辛30%微囊悬浮剂处理的产量最高(3 539.823kg/hm2),毒·辛8%颗粒剂、吡虫·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毒死蜱15%颗粒剂增产效果相当,毒死蜱5%颗粒剂增产最低。在花生蛴螬的防治中,应该逐年提升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使用面积。

关键词: 毒死蜱 微囊悬浮剂 颗粒剂 蛴螬 防治效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毒死蜱包合物杀灭蛴螬室内毒力测定

山东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其衍生物在农药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制备了β-CD、HD-β-CD、Me-β-CD与毒死蜱的包合物,并在室内进行了包合物毒杀蛴螬成虫试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杀虫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毒死蜱-HP-β-CD、毒死蜱-Me-β-CD、毒死蜱-β-CD。

关键词: β-环糊精 衍生物 毒死蜱 LC 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铁细菌CAS17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良定向培育法,从获得的几株嗜铁细菌菌株中经过驯化筛选,获得1株对毒死蜱有较高降解作用的细菌CAS17.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耐盐短杆菌(Brevibacterium halotolerans).生长特性和毒死蜱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毒死蜱有较高的耐受性,在毒死蜱浓度达到800 mg·L-1时仍可生长.最适毒死蜱降解浓度为≤100 mg·L-1,降解率可达67%左右,浓度继续升高时降解效果明显降低;最适降解温度为30℃,对高温敏感;对pH值有着较强的适应范围,pH值在5~9之间的降解率波动不大;最适降解时间为48 h,振荡速率为150 r·min-1,接种量为4%;适合其降解的最佳外加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无机盐为CaCl2.

关键词: 毒死蜱 生物降解 鉴定 降解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山东农业科学 2014

摘要:对4种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20 mL(666.7m2用量,下同)喷雾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第3天的防治效果达到87.5%;其次是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g和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5 mL,药后第3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和77.1%;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的同期防治效果为68.9%。因此,防治小麦蚜虫推荐使用48%毒死蜱乳油,666.7m2用量20 mL,对水50 kg喷雾。

关键词: 小麦蚜虫 毒死蜱 吡虫啉 高效氟氯氰菊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测定毒死蜱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量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摘要:在山东济南和浙江杭州、河南焦作三地进行了毒死蜱在花生上最终残留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毒死蜱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施药后到采收期时花生中的毒死蜱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用于防治花生蛴螬,施药剂量不超过2 250 g a.i./hm2(推荐高剂量)、施药1次是安全的。

关键词: 毒死蜱 花生 气相色谱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死蜱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山东农业科学 2011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毒死蜱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6.9~8.0 d,药后21 d消解87%以上。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8~6.2 d,药后14 d消解87%以上。毒死蜱40%微乳剂以267、400.5 mg a.i./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14 d收获的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量均低于1 mg/kg。推荐该药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 d。

关键词: 毒死蜱 苹果 残留动态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毒死蜱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农药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在农药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根据相转移作用原理,采用共沉淀法,经过滤、干燥制备出毒死蜱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e-β-CD)的固体包合物。分别采用紫外光谱法、差示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中间产物、3种液态及固态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显示:该体系内形成了包合比(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且包合常数大小依次为Kβ-CD=33.33L/mol、KHP-β-CD=343.80L/mol和KMe-β-CD=461.63L/mol;获得的包合物均显示出不同于毒死蜱的光谱特征。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包合物毒死蜱-β-CD、毒死蜱-Me-β-CD和毒死蜱-HP-β-CD对花生大田蛴螬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的致死中浓度依次为16.09、10.78和12.28μg/mL,杀虫性能优于毒死蜱原药。表明β-CD、HP-β-CD和Me-β-CD与毒死蜱均可形成稳定包合物,且所得包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关键词: 毒死蜱 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表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