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吡虫啉(模糊匹配)
19条记录
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剂型吡虫啉防治棉田蚜虫效果

中国棉花 2021

摘要:为明确搭载常温弥雾系统的植保无人机(简称为“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剂型吡虫啉对棉田蚜虫防治效果(防效)的差异,选择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吡虫啉,按照相同有效成分用量42 g·hm-2在山东省临清市棉田喷雾进行苗期蚜虫防治。结果: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施药,叶片正反面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在4种剂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可湿性粉剂在叶片正反面的单位面积药液沉积量均最少,其中叶片反面的单位面积药液沉积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剂型;可湿性粉剂的农药利用率显著低于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从4种剂型田间防效看,可溶液剂最好,药后1~7 d防效为68.86%~83.07%,其次是水分散粒剂(药后1~7 d防效为65.34%~80.27%)和乳油(药后1~7 d防效为63.40%~79.18%),这3种剂型间差异不显著;可湿性粉剂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剂型,药后3 d为66.98%,药后7 d为58.73%。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在棉花苗期施药对蚜虫的防效较好,且乳油、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液剂剂型的吡虫啉防效更佳。

关键词: 棉田蚜虫 害虫防治 常温弥雾植保无人机 吡虫啉 农药剂型 雾滴沉积分布 沉积量 农药利用率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农药在梨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确保4种农药在不同品种梨上的安全使用,评价其在梨上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并且在2018年试验的基础上,验证毒死蜱、吡虫啉的安全使用评价标准及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的安全使用评价标准。[方法]参考农药标签和梨果生产中调研的施药方法,选取全国6地的黄冠梨、莱阳梨、砂梨、早酥梨、砀山酥梨和鸭梨6个梨品种,开展田间试验。利用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多菌灵在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4种农药在梨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4.2、7.1、12.2、11.9 d。毒死蜱、吡虫啉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与2018年相比,较为吻合,年度差异不大,无超标现象。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均有超标现象,多菌灵尤为突出。[结论]必须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及施药次数,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建议按照低剂量施药,每个作物周期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高效氯氟氰菊酯)、28 d(多菌灵)。按照推荐剂量及其操作规范在梨上施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毒死蜱 高效氯氟氰菊酯 吡虫啉 多菌灵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在大棚和露地蕹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农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吡虫啉在大棚和露地蕹菜上的消解动态差异,为吡虫啉在蕹菜上的科学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吡虫啉在大棚和露地上的残留量,分析其消解动态规律。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虫啉的平均回收率为85%~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结果]吡虫啉在大棚和露地蕹菜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50、2.29 d;在露地条件下吡虫啉药后10 d消解率达到95.11%,而大棚条件下药后21 d,消解率达到98.51%。[结论]露地条件下蕹菜中吡虫啉的原始沉积量及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大棚,消解速率更快。

关键词: 吡虫啉 蕹菜 大棚 露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花生间作田中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机制初步研究

棉花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棉花花生间作田中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对吡虫啉抗性的差异以及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的机制,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类害虫,避免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集山东巨野和临清2个地区的棉花花生间作农田中的棉蚜和花生蚜,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进行了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测定;使用增效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 DEM)、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 PBO)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P)3种增效剂进行了增效剂效果试验;并检测了2个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花生蚜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临清和巨野2个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倍和54.6倍;而花生蚜对吡虫啉则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2个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3.7倍和8.3倍。防治花生蚜的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巨野种群中,PBO、DEM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到3.63、1.95,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在临清种群中,PBO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3.05,而DEM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对花生蚜的代谢酶活力测定发现,巨野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P450和GST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临清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和GS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P450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结论】间作农田中2种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需要合理施药延缓抗药性的增强,同时推断P450和GST在花生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棉蚜 花生蚜 间作农田 吡虫啉 代谢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蔬菜中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目的]研究胶体金法在蔬菜中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量检测的应用,并将该方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比较,证实胶体金试纸条在检测蔬菜中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的适用性.[方法]试验验证了胶体金法检测蔬菜中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在不同基质中的灵敏度,并将该方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比较验证其假阴性和假阳性率.[结果]胶体金法检测蔬菜中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检出限分别为0.5、0.5和0.2mg/kg;该方法在不同基质中的稳定性较好;实验室加标验证3种农药残留检测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为0,与参比方法无显著性差异(χ2<3.84);实物阳性样品验证3种农药残留检测的假阴性率均为0,假阳性率分别为0、0和6.67%,但与参比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χ2<3.84).除多菌灵与阿苯达唑有100%交叉反应外,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与该研究中试验的常见农药均无交叉反应.[结论]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蔬菜中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稳定,可作为部分蔬菜上市前残留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胶体金法 蔬菜 多菌灵 吡虫啉 啶虫脒 残留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棕榈蓟马2种杀虫剂抗感种群间多种酶活性的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和吡虫啉对棕榈蓟马的抗性风险,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棕榈蓟马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和吡虫啉的抗性倍数,比较了其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之间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3种酶的活性和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棕榈蓟马种群对吡虫啉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12.73),对乙基多杀菌素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9.53)。除棕榈蓟马吡虫啉抗性种群(BK)的AchE活性下降(0.58倍)外,乙基多杀菌素抗性种群(DK)的AchE活性则提高为1.31倍;DK和BK的CarE活性分别提高为敏感种群的1.46、1.79倍,GST活性分别提高为1.40倍和1.59倍,细胞色素P450含量分别提高为2.48倍和4.25倍,细胞色素b5含量分别提高为1.79倍和3.53倍,均高于敏感品系酶活水平。其结果表明,棕榈蓟马体内酶活的变化是其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棕榈蓟马 乙基多杀菌素 吡虫啉 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死蜱、吡虫啉、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苯醚甲环唑在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仪器分析方法和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毒死蜱、吡虫啉、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苯醚甲环唑在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净化,毒死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他3种农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吡虫啉、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苯醚甲环唑4种农药在梨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4.4、12.2、13.1和10.3 d。施药后7 d至收获期,4种农药在梨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超出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按照推荐剂量及其操作规范在梨上施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毒死蜱 吡虫啉 螺虫乙酯 苯醚甲环唑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在花生田环境中的残留行为及安全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使用Waters2695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对吡虫啉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消解动态试验中吡虫啉在花生植株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半衰期无法计算;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7~9.5 d,药后21 d消解74.7%以上。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0%微囊悬浮剂可用于防治花生田蛴螬。于花生播种前拌种,最高用药量260 g a.i./100 kg种子(2 600 g制剂/100 kg种子)。

关键词: 吡虫啉 花生 土壤 残留 安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防治对策

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中国是一种严重危害温室蔬菜的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抗药性现状,为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了北京,山东寿光和青岛以及云南晋宁和呈贡等5个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氟氯氰菊酯、溴虫腈、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同时利用这些田间种群测定了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羧酸酯酶抑制剂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对多杀菌素、吡虫啉和甲维盐的增效作用。【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北京、晋宁及呈贡种群分别对多杀菌素产生了34.45,47.45和64.45倍的高水平抗性;晋宁种群对灭多威和甲维盐分别产生了16.58和11.03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呈贡种群对甲维盐、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溴虫腈分别产生了24.17,21.69,20.05,16.45和10.31的中等水平抗性;青岛种群对啶虫脒和吡虫啉产生了17.70和12.4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寿光种群没有对任何杀虫剂产生高等或中等水平抗性。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吡虫啉和甲维盐,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在所有田间种群上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在呈贡、寿光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寿光种群中,DEM对甲维盐存在显著增效作用。羧酸酯酶抑制剂DEF在呈贡、晋宁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晋宁种群中,DEF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但所有增效剂在各田间种群中对多杀菌素均无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结果提示:在使用多杀菌素防治西花蓟马时,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此外,可通过添加酶抑制剂来增强甲维盐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防效。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抗药性 增效剂 多杀菌素 甲维盐 吡虫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山东农业科学 2014

摘要:对4种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20 mL(666.7m2用量,下同)喷雾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第3天的防治效果达到87.5%;其次是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g和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5 mL,药后第3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和77.1%;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的同期防治效果为68.9%。因此,防治小麦蚜虫推荐使用48%毒死蜱乳油,666.7m2用量20 mL,对水50 kg喷雾。

关键词: 小麦蚜虫 毒死蜱 吡虫啉 高效氟氯氰菊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