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变异(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核桃群体核仁脂肪酸组成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探明核桃群体脂肪酸组分的表型变异及相关关系,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和气相色谱法对53份核桃种质的核仁样本进行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测定,运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明确脂肪酸组分的表型变异、相关性以及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从53份核桃种质中共检测到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及花生烯酸7种脂肪酸组成因子,总含量可达核仁油脂总量的99%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为核仁油脂主要构成因子,棕榈油酸和花生烯酸含量较少。基于主要构成因子进行聚类分析,53份核桃种质可以分为两个亚群——group1和group2,其中group1包含28个材料,group2包含25个材料;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在两个亚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棕榈酸在两个亚群间无显著差异;群体水平上同一种植区核桃品种核仁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变异相对较稳定;油酸及亚麻酸变异幅度较大,且相关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求侧重不同的目标性状选育核桃新品种。本研究结果可为选育脂肪含量高、脂肪酸组成及比例合理的核桃新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核桃 脂肪酸 变异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变异性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给我国膳食摄入量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估体系,有必要研究蔬菜田间样本中农药残留的变异性。田间试验在蔬菜基地大棚中展开,调查番茄、黄瓜、辣椒和芹菜独立个体上的农药残留情况,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各种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水平,按照JMPR推荐的原则,用Harrell-Davis方法计算变异因子,并对评估计算过程进行验证与讨论。通过计算,得到公式v=3.2×C■,可以表述变异因子与农药残留平均值的关系,并由此得到变异因子的计算值为3.11。该值反映了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实际风险,与国际默认值3基本一致,证明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变异性和国际上没有太大区别。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变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肉鸡呼肠孤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肉鸡呼肠孤病毒分离株致病与基因组变异情况.2017年从山东潍坊地区跗关节肿胀、出血严重商品肉鸡中收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电镜观察对病毒进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商品肉鸡;设计18对引物对分离株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将分离毒株与经典毒株S1133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禽呼肠孤病毒(命名为WF17),回归商品肉鸡能完全复制出临床症状,并能从试验鸡中重新分离到该病毒.该分离株基因组完全符合禽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主要抗原σC蛋白基因与台湾918株最接近,相似性为92.7%,与S1133株的相似性只有55.9%.WF17株与S1133株的抗原相关指数(R值)只有0.19.目前以S1133株为主的商品化疫苗无法对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产生有效保护.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σC蛋白 变异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籽粒蛋白质、脂肪、千粒重的遗传变异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华北夏谷区、东北春谷区、西北高原早熟春谷区、西北高原中晚熟春谷区等4个主要谷子生态区的270个品种为材料,包括育成品种220份和地方品种50份,测定了籽粒千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270份谷子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11.18±1.14)%,脂肪含量(4.00±0.42)%,千粒重(2.87±0.28)g。育成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地方品种蛋白质含量,而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的脂肪含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态区品种之间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差异显著,但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西北早熟春谷区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最高、千粒重最大,华北夏谷区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最低、千粒重最小;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和生育期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报道了近30年来我国谷子主产区谷子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和千粒重的差异,对于谷子品质育种具有借鉴意义;研究认为谷子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和千粒重应作为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加以重视。

关键词: 谷子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千粒重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处理对苹果嫩枝变异效应研究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辐照处理对苹果嫩枝嫁接成活率及变异率的影响,以富士嫩枝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在20~60 Gy辐照剂量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嫁接成活率呈下降趋势,枝条生长量减少,叶面积降低,二叉枝和多叉枝数量增加。半致死剂量LD50为30 Gy,此剂量下嫁接成活率为49.2%;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成活的枝条进行变异检测,变异率达1.17%,变异梢多分布在二叉枝和多叉枝上,基因位点上的突变与枝梢形态变异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加快选育苹果优良新品种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60Co-γ辐照 苹果嫩枝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射对嘎拉苹果枝条诱变效应的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嘎拉苹果休眠枝条进行辐照处理,研究其对苹果枝条嫁接成活率及诱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60)Co-γ辐照剂量的增加,嫁接成活率呈下降趋势;60 Gy剂量处理的枝条嫁接60 d的成活率为47.50%,确定为本研究的半致死剂量(LD50);~(60)Co-γ处理使枝条生长量减少,叶面积降低,叶片出现畸形,二叉枝和多叉枝数量增加。

关键词: 60Co-γ 苹果枝条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谷肉鸭“大舌病”研究简报

家禽科学 2016

摘要: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江苏、山东、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养鸭地区的樱桃谷肉鸭中暴发了一种以喙短、舌长、骨脆、发育不良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疾病,生产中称为"大舌病"或"长舌病",给当地的肉鸭养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从山东地区发病鸭中分离到一株能在番鸭胚和鹅胚繁殖的病毒(命名为YZ15-1),经PCR鉴定,确定为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YZ15-1与GPV处于同一个分支,特别与GPVa2006和GPVb1999这两个台湾分离株的遗传关系最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出现大舌症状的鸭子体内均能检测GPV,泄殖腔棉拭子的阳性率为78.8%;而发病鸭群中未出现大舌症状的鸭子体内病毒检测的阳性率为58.3%,泄殖腔棉拭子的阳性率为37.5%;同时从10个不同地区健康鸭群采集的100份泄殖腔棉拭子中未检测到GPV。但是肉鸭回归试验未复制出"大舌"症状。这些结果说明,鸭"大舌病"可能是以变异的GPV为传染性因素,其他辅助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樱桃谷鸭 鸭“大舌病” 小鹅瘟病毒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抗原变异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2006—2010年山东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的抗原变异性,试验采用SPF鸡分别制备了3个疫苗株491、H120和MA5的单因子阳性血清,并通过鸡胚中和试验测定了疫苗株阳性血清对IBV流行株的中和效价。结果表明:19个分离株中,339、356和359这3个流行株均不能被3个疫苗株阳性血清中和;8个分离株可以被491阳性血清中和,10个分离株可以被H120或MA5阳性血清中和,但疫苗株阳性血清对流行株的中和效价均低于对自身的中和效价;其中002、340和369可以同时被491、H120和MA5阳性血清不同程度地中和,283、380和423可同时被491和MA5阳性血清中和,IBF和299可同时被H120和MA5阳性血清中和。说明IBV流行株的抗原性与3个常用疫苗株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IBV变异株的出现与多种IBV弱毒活疫苗的应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离 抗原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济南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变异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济南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探讨其变异性并获得其变异因子,为准确评估蔬菜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农药残留的污染水平;在JMPR建议原则指导下,采用Harrell-Davis法获得残留的变异因子,并对计算结果及过程进行验证。【结果】济南市售蔬菜中8种常用农药残留检出率均在20%之内,超标率较低(0.6%),检出率最高的残留和蔬菜分别是百菌清和叶菜类蔬菜,变异因子与农药残留平均浓度的关系可用υ=4.9×cm0.e1a5n表达。【结论】济南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较轻,其变异因子普遍高于JMPR建议值,但低于英国急性评估中采用的默认值。

关键词: 变异性 变异因子 风险评估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幼穗注射法导入外源DNA对冬小麦部分性状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09

摘要:采用改良的孕穗茎注射法即幼穗注射法将玉米、大麦、大豆和槐树等外源总DNA导入普通小麦01-35、济麦19、多丰2000、临麦2号、潍麦8号和淄麦12,并对其D1、D2代的株高、白粉病抗性、生育期、叶片等性状的变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外源DNA导入普通小麦后其株高、叶片、生育期和白粉病抗性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单株株高变化幅度较大,既有增加也有降低,变异程度最大的品种是淄麦12,它是接受外源DNA产生变异的较好的受体;玉米DNA的导入更容易获得变异,其变异率高达5.63%;导入玉米DNA的淄麦12叶片的长度和宽度都大幅度减小;在阶段I中,DNA导入株行与对照(CK)的差异是1~2天,在阶段II中,二者的差异为1~3天,生育期总天数比对照提早1~3天或者延迟1天,差异不显著;导入玉米DNA的株行表现出了较好的白粉病抗性。同时,将幼穗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幼穗注射法产生的变异率高达8.03%,此法对柱头无损伤,处理的时间段比较宽松,且不需要去雄,减少了工作量,适合大群体大规模应用。

关键词: 外源DNA 幼穗注射法 冬小麦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