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种植密度(模糊匹配)
52条记录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菊芋起垄种植对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种植制度与种植密度对菊芋产量的影响,设置垄作(A1)和平作(A2)2种种植制度,60 cm(B1)、80 cm(B2)、100 cm(B3)3种行距进行大田试验,对收获期的地上茎叶生物量、地下块茎产量以及单个块茎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垄作菊芋的地上茎叶生物量、地下块茎产量及块茎大小等指标均优于平作;从牲畜饲料收获和块茎产量角度,最优组合为A1B1;从块茎商品性和块茎产量角度,最优组合应为A1B3。因此,在推广菊芋种植制度时,可根据种植目的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菊芋高产栽培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盐碱地 菊芋 种植制度 种植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对适期晚播冬小麦产量形成与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密度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形成和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并为小麦高产稳产和抗逆应变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设225、300、375、450、525万/hm2基本苗5个种植密度,研究晚播条件下不同密度对冬小麦的群体变化、干物质分配、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及茎秆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及抗倒指数的影响,并分析产量形成与抗倒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冬小麦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基本苗300万/hm2处理产量最高,但与基本苗225万/hm2和375万/hm2差异不显著;冬小麦群体、穗长、不孕小穗数、株高及重心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成穗率、总小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指数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密度处理冬小麦产量相关参数与茎秆抗倒性能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茎秆的重心高与成穗率、产量、千粒重及穗粒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公顷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指数与成穗率、产量、千粒重及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重心高及公顷穗数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株高、穗长增加而穗粒数减少和茎弱、易倒的特点,晚播条件下该区域选择基本苗225~300万/hm2可有效降低冬小麦倒伏风险,促进抗逆稳产高产。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晚播 产量 抗倒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影响冬小麦籽粒品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量化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构建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以济麦44为材料于2019—2020和2020—2021年度开展了种植密度和播期试验,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主要品质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0月10日播期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出粉率逐渐减小,而面团稳定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在10月20日播期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小麦各品质指标均先减小后增大;在10月30日播期内,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均先增大后减小,而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时间则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播期延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湿面筋含量和出粉率逐渐减小,而面团稳定时间则逐渐增大。通过引入种植密度和播期影响因子,构建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经2020—202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试验数据检验,根均方差(RMSE)、绝对误差(da)和绝对误差(dap)占实测值比率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播期 品质 模拟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茎枝生长及荚果力学特性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茎枝生长及荚果力学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黄淮海花生产区种植的21个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112500穴/hm2(D1)、135000穴/hm2(D2)、180000穴/hm2(D3)3个密度处理,研究其对花生茎枝生长特性、荚果产量构成、结实范围、荚果力学特性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供试品种的耐密植宜机收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个花生品种的主茎高和侧枝长的变异系数较小,侧枝夹角的变异系数较大.较高的单株荚果数、双仁果数和饱果数是D1密度下较高单株荚果产量的主要因素.3个密度下菏花11号、花育36号、花育25号、菏花26号、花育9303和菏花20号均具有较高的果柄强度.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分析,本研究共筛选出3个密度下综合评价值为正值且2个密度下综合评价值排序均位于前10位的品种9个,分别是花育9120、花育965、花育9510、花育36、花育25、花育9511、花育22、花育50和花育917,由此认为这9个品种为宜机收花生品种.

关键词: 花生 种植密度 茎枝特性 果柄强度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和冠层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摘要:为了指导不同株型夏玉米品种的田间生产,选用平展型品种‘鲁单981’和紧凑型品种‘鲁单818’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30000株/hm~2(D1)、60000株/hm~2(D2)、90000株/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持续期(LAD)、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净同化率(NAR)的影响。结果表明,‘鲁单981’在D2时产量最高,为11452 kg/hm~2,‘鲁单818’在D3时最高,为13024 kg/hm~2。在D3下,紧凑型品种‘鲁单818’的LAD[452 (m~2·d)/m~2]及花后比例(50%)、穗位叶LAI以及全生育期NAR[6.87 g/(m~2·d)]更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品种冠层结构紧凑,中下层受光充足,LAD延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产量上升,更适合高密度栽培。

关键词: 夏玉米 株型 种植密度 冠层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下打顶方式对短季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摘要: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每公顷密度4.5万株和9.0万株两个密度水平,副区设置不打顶、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3种方式,研究不同密度下打顶方式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大,棉花株高和单产增加,而单株干物质重、单株果枝数和单株铃数减少;不同打顶方式比较,高密度下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化学封顶>人工打顶>不打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密度下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每公顷密度9.0万株下化学封顶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 143.19 kg/hm2,说明化学封顶更适于棉花高密度种植.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化学封顶 生长性状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种子科技 2019

摘要:目前对花生耐盐碱能力的研究,多采用水培方法集中在芽期或苗期某一阶段进行的短期盐胁迫,有关盐碱地花生种植技术的研究较少.在滨海盐碱区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及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确立盐碱地花生最优的种植密度,为滨海盐碱区域花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盐碱地 花生 干物质 积累 产量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根区灌溉与合理密植对旱区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部分根区灌溉与合理密植在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率上的互作效应及其生理学机制,探索旱区节水灌溉植棉的新途径,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大田条件下,采用两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方式(常规灌溉、亏缺灌溉、部分根区灌溉)和种植密度(13.5万、18.0万、22.5万株·hm-2)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水分生产率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棉花生物产量、籽棉产量、产量结构和收获指数有显著影响.常规灌溉条件下,提高密度能显著提高生物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但铃重和收获指数显著降低,高密度与中等密度下的经济产量相当,并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部分根区灌溉可显著提高棉花叶片中脱落酸(ABA)含量,并显著降低吲哚乙酸(IAA)含量,促进同化物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提高收获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部分根区灌溉下单位面积铃数增加、铃重基本不变,高密度较中、低密度籽棉分别增产6.7%和11.5%.高密度下,部分根区灌溉与常规灌溉的籽棉产量相当,霜前花率提高22.5%,节水30%,水分生产率提高49.3%.种植密度对主茎功能叶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影响,灌溉方式对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亏缺灌溉显著降低了主茎功能叶的光合速率,而部分根区灌溉的叶片光合速率与常规灌溉相当.部分根区灌溉灌水侧根系茉莉酸(JA)含量和水通道蛋白基因(PIP)表达量显著高于常规灌溉,表明部分根区灌溉下,JA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灌水侧根系水分吸收的调控,PIP基因上调表达,根系吸水能力增强,保障了地上部叶片的水分平衡,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光合速率.部分根区灌溉配合适当密植(22.5万株·hm-2)是旱区节水植棉的重要技术途径.

关键词: 棉花 部分根区灌溉 种植密度 产量 水分生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选用玉米新品种诺达1号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种植6万株、6.9万株、7.5万株、8.25万株、9万株共5个密度,于拔节期叶面喷施化控剂"玉黄金"300 mL/hm~2,研究化控处理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控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每公顷种植8.25万株的密度条件下,化控剂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1 154 kg/hm~2.化控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植株倒伏率,延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关键词: 玉米 化控剂 种植密度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摘要:本研究设置5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密度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饲玉2号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饲玉2号青贮玉米收获鲜生物量和干物质重的表现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则生物产量有所减少;干物质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随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高显著增加,但茎粗下降;玉米干物质重及干物质含量,籽粒乳线达二分之一时收获均明显高于籽粒乳线达四分之一时,但鲜生物产量明显降低。综合来看,作为青贮玉米,饲玉2号公顷密度为6.75万株可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