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永祥 1 ; 李春辉 1 ; 杨俊品 2 ; 杨华 3 ; 程伟东 4 ; 汪黎明 5 ; 李凤艳 6 ; 李会勇 7 ; 王延波 8 ; 李淑华 9 ; 扈光辉 10 ; 刘成 11 ; 黎裕 1 ; 王天宇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3.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4.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5.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8.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9.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1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1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产量;杂种优势;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020 期

页码: 4113-4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玉米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解析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指导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高效利用和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生产利用价值.[方法]以玉米黄改系杂种优势类群的骨干亲本黄早四为共同亲本与11个代表性自交系构建的、包含2 0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的巢式关联分析群体(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 population,NAM)为试验材料,分别与改良瑞德*黄改系杂优利用模式的代表自交系郑58和昌7-2进行测交,并在全国4个玉米主产区10个试验点开展测交群体的多环境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鉴定.在开展NAM测交群体产量和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各性状在NAM群体及其测交群体之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联合逐步回归(Joint stepwise regression)模型进行了NAM及其测交群体QTL定位和产量QTL的复等位遗传分析,并对NAM及其测交群体定位QTL所在区域的遗传重组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2个测交群体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主要是行粒数和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均表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但强优势测交组合(郑58测交群体)的产量表现与NAM群体自身的产量表现相关性较低,表明相对于弱优势测交组合(昌7-2测交群体),强优势测交组合的产量表现受RIL家系自身的产量影响较小.QTL定位结果表明,与NAM群体相比,利用其测交群体检测到的QTL数目较少,但能解释更高的表型变异.昌7-2和郑58测交群体定位到的QTL中,分别仅有27%和25%的位点与NAM群体定位结果重叠或相邻.主效位点的复等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郑58测交群体(强优势测交组合),在单穗产量QTL中,68.69%的增产等位变异来自骨干亲本黄早四.但在昌7-2测交群体中(弱优势测交组合),仅有36.36%的增产等位变异来自黄早四.利用郑58测交群体共鉴定到13个重要的产量相关基因组区段,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变异在其中的11个区段表现为增产,这些区段对黄早四杂种优势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QTL所在区域的重组率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郑58测交群体检测到的QTL所在区域具有较低的遗传重组率,符合杂种优势相关位点更容易分布于低重组区的基因组基本特征.[结论]在强优势测验种郑58遗传背景下,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变异对测交组合的产量具有重要遗传贡献,定位到的相关遗传区段与玉米杂种优势形成密切相关.

  • 相关文献

[1]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王凤梅,李平路,孟庆华. 2017

[2]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 穆春华,鲁守平,付晋,张发军,李文才,孙琦,张秀清,孟昭东. 2013

[3]分子标记数值化系谱与玉米种质创新. Guo Qing-fa,郭庆法,Han Jing,韩静,Lu Shou-ping. 2008

[4]UV-B辐射增强对玉米苗期的影响(英文). 解备涛,王庆美,张海燕,李爱贤,候夫云,汪宝卿,董顺旭,张立明. 2015

[5]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有效利用. 郭庆法,高新学,汪黎明,刘治先,孟昭东. 2000

[6]玉米杂交种搭配种植技术研究. 方志军,张华文,王英华,曹令萍,任忠礼. 2008

[7]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栽培种花生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和分枝数的QTL研究(英文). 张胜忠,邱俊兰,苗华荣,杨伟强,赵立波,宋欣,潘丽娟,张智猛,胡晓辉,陈静. 2019

[8]栽培种花生出仁率QTL定位分析. 张胜忠,胡晓辉,杨珍,徐胜,郭进涛,侯刚,张智猛,苗华荣,陈静. 2020

[9]栽培种花生含油量QTL定位与上位性互作分析. 张胜忠,胡晓辉,苗华荣,杨伟强,崔凤高,邱俊兰,陈四龙,张建成,陈静. 2021

[10]枣果实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唐海霞,裴广营,张琼,王中堂. 2023

[11]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王庆成,牛玉贞,徐庆章,王忠孝,张军. 1996

[12]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郑洪建,董树亭,王空军,郭玉秋,胡昌浩,张吉旺. 2001

[13]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鲁单818根系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李宗新,陈源泉,王庆成,刘开昌,高旺盛,隋鹏. 2013

[14]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15]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晓,董瑞,张秀芝,刘铁山,何春梅,汪黎明,高新学,刘玉敬,刘强,陈凯. 2017

[16]喷施“金得乐”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强,刘铁山,姜东元,张成华,董瑞. 2009

[17]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 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王春英,李爱芹,张海松. 2001

[18]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达尔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建华,罗瑶年. 1994

[19]玉米新品种鲁原单22号产量与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邢延菊,齐延芳,许方佐,周柱华,徐立华,邱登林. 2005

[20]生物炭添加对潮棕壤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王福平,依艳丽,解宏图,张玉兰,赵晓霞.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