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81条记录
甘薯脱毒技术及应用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甘薯病毒已成为影响甘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自1988年开始对山东省甘薯病毒病进行调查研究;1992年承担省“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甘薯脱毒技术及应用研究”课题。目前该项技术研究已取得成功,使脱毒甘薯在国内外首次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熟相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强度及同化物的运转分配

核农学报 1996 CSCD

摘要:用CXH-305型红外CO_2分析仪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4个不同熟相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强度和同化物在不同器官中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落黄较好的小麦品种,其籽粒灌浆初期的群体光合强度与落黄较差品种无显著差异;但到籽粒灌浆中后期,前者的群体光合强度则极显著地高于后者;到籽粒灌浆末期,落黄较好的品种仍维持相对较高的群体光合强度。~(14)CO_2示踪研究表明,在小麦生育后期,落黄较好品种植株各器官的放射性比活度高于落黄较差的品种。就同化物的运转分配而言,在籽粒灌浆期,落黄较好品种光合产物运输到茎秆和根系的比例较大,而落黄较差的品种运输到穗部的比例较大。文中讨论了不同熟相小麦品种产量差异的生理原因,并就小麦生产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小麦 群体光合强度 同化物分配 生育后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过氧化物酶酶谱编码与品种鉴别

作物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蛋白质(酶)的合成、生物体间酶系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体之间遗传基础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受不同结构基因的控制构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样性。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可以判断玉米杂交种或自交系间遗传基础的相对差异。利用同工酶或电泳技术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鉴别中的利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可是对于酶谱的描述则尽限于利用图谱、泳动率和仪器扫描图的分析,前者简便易行但不能显示出体现酶活性的酶带宽度。后者灵敏度高但存在着难以描述和根据这一指标恢复酶谱原形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编码达到方便酶谱比较和描述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岛棉突变系体细胞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核农学报 1996 CSCD

摘要:采用埃及海岛棉辐射突变系226、188、197和埃及棉吉扎69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子改良的 MS 培养基(MS 无机盐+B_5有机元素)上,补加不同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然后经过悬浮培养,获得大量胚状体。经过重复实验,226、197能够产生大量胚状体,胚状体的发生频率分别为90%和70%左右,发生指数3.0和2.0。最适诱导培养基为改良 MS+2,4-D 0.05mg/L+KT 0.1mg/L,最适继代次数3~5次,其中需要在 IAA 1mg/L+ZT 0.1mg/L 培养基中继代2次。分化培养基为 MS+KT 1mg/L+NAA 4mg/L。然后选择淡黄或灰白松散的愈伤组织接种到悬浮培养基MS+KT 0.05mg/L 中,培养15~20d,即产生大量胚状体和胚性细胞团。在不加激素的培养基上,胚状体萌发成苗生根。对不同状态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分析表明,其酶活性和谱带差异较明显。

关键词: 海岛棉突变系 悬浮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作物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冬小麦杂种F_120个组合及其9个亲本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和评价值)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吸水率表现为正向优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和评价值均表现为负向优势。一般地说,利用杂种优势提高面筋质量比较困难,但通过亲本的适当选配仍可能获得强优势组合。(2)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说明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GCA/SCA值较大,说明以加性效应为主。亲本选配时一般配合力的重要性大于特殊配合力。(3)PlainsmanV和#409的面团强度大、配合力也高,是两个理想的优质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面团流变学特性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生态系统物流能流分析及效益评价

生态农业研究 1996 CSCD

摘要:李文庆,骆洪义,刘加芬。大棚生态系统物流能流分析及效益评价。生态农业研究,1996,4(3):53~55。 在对山东省寿光、昌乐2县大棚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大棚生态系统物流、能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大棚生态系统 能流 物流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地区大豆根腐病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根腐病是世界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国内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及黑龙江等地,是黄淮地区大豆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几年作者初步调查了山东、安徽、河南及江苏部分地区大豆根腐病的发生状况,并分离鉴定了病原菌,对主要致病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辐照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变效果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γ辐照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剂量小于5Gy时,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速率加快,细胞和染色体畸变频率较低;剂量超过15Gy时,细胞和染色体畸变频率明显提高,但因愈伤组织生长明显受抑,而使预后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剂量为10Gy时,既有一定频率的细胞和染色体畸变,又使愈伤组织预后生长不过分受抑,可视为育种诱变的适宜剂量。

关键词: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γ辐照,诱变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大豆F_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作物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增广NCII设计,对黄淮海流域的9个夏大豆高产品种(系)F_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株粒数、百粒重、光合强度、气孔导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荚数、单株粒重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枝数具有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和一定的显性度。文中并分析了增、减效等位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讨论了遗传模型分析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夏大豆 增广NCII设计 农艺性状 光合性状 遗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花生网斑病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是我国花生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年来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经1983—1992年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摸清了该病症状、发生和为害规律、分布特点;明确该病的发生与主要发病因子的关联性;于国内首次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摸清了病害发生程度与花生荚果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了受害较敏感的花生物候期,建立了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筛选出目前最好的杀菌剂,生物制剂和物理保护剂以及较抗病的花生品种;提出了以控制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技术。经25.3万ha大面积示范推广,平均防治效果达75%,直接经济效益达1.22亿余元。

关键词: 花生 网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