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建省 1 ; 陈广凤 1 ; 李青芳 1 ; 张晗 2 ; 师翠兰 1 ; 孙彩铃 1 ; 邓志英 1 ; 刘凯 1 ; 谷植群 1 ; 田纪春 1 ;

作者机构: 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普通小麦;90K基因芯片;QTL定位;粒重;SNP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24 期

页码: 4769-47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研究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利用传统分子标记和现代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重点开展主要产量主要构成要素——粒重的初级基因定位,确定影响粒重的主效QTL位点,为开发粒重CAPS分子标记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和指导,并为利用小麦粒重次级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包含173个家系的RIL群体(F9:10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network2.0进行了3年共4环境粒重QTL分析。[结果]构建了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共含有6 244个多态性标记,其中SNP标记6 001个、DAr T标记216个、SSR标记27个,覆盖染色体总长度4 875.29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0.78 c M。A、B、D染色体组分别有2 390、3 386和468个标记,分别占总标记数的38.3%、54.3%和7.5%;3个染色体组标记间平均距离分别为0.80、0.75和0.80 c M。用该分子遗传图谱对4个环境下粒重进行QTL分析,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加性QTL,效应值大于10%的QTL位点有QGW4B-17、QGW4B-5、QGW4B-2、QGW6A-344、QGW6A-137;其中QGW4B-17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其贡献率为16%—3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g,该位点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9个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单个QTL位点加性效应可增加千粒重1.09—2.97 g。[结论]构建的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图谱共含有6 241个多态性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77 c M。利用该图谱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控制粒重的加性QTL,其中QGW4B-17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位点,贡献率为16.5%—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 g。

  • 相关文献

[1]普通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抗性QTL定位. 郭灿,程敦公,齐军山,刘晓晗,刘海琛,刘秀坤,陈志伟,单宝雪,肖彦军,张玉梅,赵振东,李法计,李豪圣. 2022

[2]不同粒重、粒型花生种子吸水规律及萌发特性的研究. 张冠初,丁红,戴良香,慈敦伟,秦斐斐,石书兵,张智猛. 2016

[3]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分析. 李豪圣,曹新有,宋健民,刘鹏,程敦公,刘爱峰,王灿国,刘建军,孙正娟. 2017

[4]粒重对花生幼苗素质及内含物变化的影响. 史晓龙,张冠初,戴良香,丁红,慈敦伟,杨吉顺,秦斐斐,张智猛. 2016

[5]优良鲜食葡萄新品种简介. 潘春云,潘春平. 2000

[6]粒重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子粒灌浆参数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刘霞,王庆成,刘开昌,李宗新,张慧. 2010

[7]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李豪圣,程敦公,王灿国,刘爱峰,郭军,曹新有,刘成,宋健民,刘建军. 2018

[8]种子大小与播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泽伦,丁红,戴良香,张冠初,徐扬,梁新波,张晨,石书兵,张智猛. 2021

[9]Glu-1和Glu-3等位变异及1BL/1RS易位与面包和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刘丽,刘建军,何中虎,杨金. 2003

[10]1B/1R易位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刘建军,何中虎,赵振东,R.J.Pena. 2003

[11]牛MC1R基因——新的SNP. 甘海云,张秀红,李景鹏. 2007

[12]INCENP基因功能性单倍型可调控启动子活性并影响公牛精液品质. 刘娟,孙艳,姜强,杨春红,黄金明,李建斌,侯明海,仲跻峰,王长法. 2016

[13]GALNTL5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李虹,鞠志花,崔晓慧,姜强,孙艳,杨春红,杨桂文,王长法. 2016

[14]GenBank中花生栽培种基因组DNA及EST序列的SNP分析. 唐月异,张建成,王秀贞,崔凤高,王传堂. 2010

[15]花生杂种分子鉴定和ahFAD2基因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袁美,王传堂,韩锁义,任艳,尹亮,石延茂,徐平,王效华,李双铃,郑奕雄. 2017

[16]利用特异性SNP位点鉴定花生杂交F_1代真假杂种. 韩燕,马登超,刘译阳,崔凤,孙秀芹,李荣冲,万书波,李国卫. 2016

[17]陆地棉早熟基因来源的遗传分析. 艾尼江,刘任重,赵图强,秦江鸿,张天真. 2013

[18]关联分析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王彩洁,徐冉,于明飞. 2012

[19]基于90K芯片SNP标记的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抗纹枯病QTL定位. 崔德周,李永波,樊庆琦,隋新霞,黄承彦,楚秀生. 2019

[20]苹果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常源升,程来亮,王海波,何平,李慧峰,李林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