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磷素(模糊匹配)
4条记录
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吸收及利用特性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花生品种(系)的磷素利用效率差异及其与产量等的相互关系,为花生节磷栽培及磷高效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省份的34个花生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试验基地进行花生春播大田试验,收获期分别取样测定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磷含量,计算磷素累积及分配等相关指标,并分析各指标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花生品种(系)各器官磷含量及累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营养体磷含量和累积量平均值均低于生殖体,但两指标变异幅度营养体均高于生殖体。其中莱西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2.07~4.06和6.62~9.0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3.9~17.6和24.4~57.6 kg/ha,招远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1.72~3.38和6.33~8.5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5.6~16.0和33.7~50.7 kg/ha。不同花生品种(系)间的磷素利用效率及收获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莱西基地分别为78.2~119.4 kg/kg和0.626~0.908,招远基地分别为88.3~134.0 kg/kg和0.678~0.890,两指标变异幅度相对较小。不同花生品种(系)荚果产量莱西基地为3088.4~6593.5 kg/ha,招远基地为4735.2~6723.9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产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磷收获指数、整株磷累积量及磷分配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磷素利用效率与磷收获指数和分配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整株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累积、分配、利用特性及产量等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当增加生物产量、控制磷含量、提高磷向荚果分配比例是协同提高花生产量和磷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天府20等10个品种(系)的生物产量较高、磷含量适中,且磷素在荚果中分配比例较高,为高产磷高效品种(系)。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系) 磷素 吸收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花生磷素转运特性及磷效率研究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基因型花生磷利用效率及其差异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在同一磷肥水平下,研究了12个不同基因型花生磷转运与利用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花生整株磷总累积量为394.4~616.3 mg·plant-1,磷利用效率为104.1~128.2 kg·kg-1,产量为44.3~79.1 g·plant-1,基因型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基因型花生磷转移量为37.7~132.7mg·plant-1,磷转移率为25.1%~75.0%,转移磷对产量的贡献率为11.1%~33.5%,基因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和磷利用效率与磷转移量、整株磷总累积量、产量形成期整株磷累积量、饱果成熟期生殖器官和整株磷累积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鲁花11、花育39和冀花5号为高产磷高效品种,其产量较其他品种分别高50.7%~78.6%、39.4%~65.2%和14.9%~36.1%,磷累积量高32.3%~56.3%、26.3%~49.3%和10.3%~30.3%,磷利用率高8.3%~23.2%、2.1%~18.9%和-3.3%~12.6%。鲁花11和花育39的磷转移量较其他品种分别高26.4%~252.0%和22.6%~241.4%。该研究结果可为花生磷高效品种选育及高产节磷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 基因型 磷素 吸收 利用 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磷素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08

摘要:本试验基于非石灰性潮土连续28年长期定位施肥,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 ir方程有很好的拟合性。施用有机肥及其配施氮肥处理,都能显著降低土壤的最大吸磷量Xm、吸附能常数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Xm以M2N1最小,比对照降低312.05μg/g。k和MBC以M2最小,分别比对照减少0.20、139.41μg/g。磷的解吸量与吸附量呈正比。施肥各处理磷的解吸量在不同浓度下均大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说明对照处理磷的结合能力较强,吸附的磷解吸也较困难,而长期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氮肥,尤其是高量有机肥及其配施氮肥的处理,固定的磷容易解吸出来。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磷素 吸附 解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主要土类有机质及其与供磷特性的关系

土壤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东省3大土类中棕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69g kg-1,其次为褐土和潮土;高产农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9g kg-1,高于中低产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密切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磷酸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转化难溶性磷的强度均呈正相关,而与磷吸附最大缓冲容量MBC、固磷百分率、解吸能Qm呈负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中的中度活性有机磷MLOP、潮土中的Ca2-P、褐土中的A l-P、高产农田中的A l-P,中低产田的Fe-P均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均是高产农田大于中低产田。有机质不仅直接丰富了高产农田的磷库,而且通过提高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土壤磷的吸附、固定,促进解吸,增加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关键词: 棕壤 潮土 褐土 有机质 磷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