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氮素利用率(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氮肥后移对花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农花5号为试材,在施氮肥总量一致的条件下,设3个不同施用时期处理:基施氮肥135 kg·hm-2(T1)、基施氮肥67.5 kg·hm-2+苗期追肥67.5 kg·hm-2(T2)、基施氮肥45 kg·hm-2+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分别追肥45 kg·hm-2(T3)、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氮肥后移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素积累量与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时期处理下,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活性和含量的高低因施氮时期的不同发生变化.T3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花生生育后期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根系和荚果氮素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亦以T3处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T3处理产量最高,为5361.11 kg·hm-2,比CK、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20.79%、3.27%和5.66%.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T3处理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花生的单株果重和饱果率的提高.

关键词: 花生 氮肥后移 氮代谢酶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硝态氮吸收和转运的调控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基础元素,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氮肥过量施用导致植物氮素利用效率(NUE)下降,不仅造成氮肥浪费,也导致土壤面源污染,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硝态氮(NO3-)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研究NO3-的吸收和转运对提高NUE具有现实意义。综述了植物根系从土壤吸收NO3-,再从根部转运至地上部并在器官和组织进行分配利用的生理过程及分子机制,总结提出了调控植物吸收和转运氮素的技术与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合理施用氮肥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硝态氮 氮素利用率 氮素吸收和转运 分子机制 调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钙配施对花生根系生长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摘要:以'花育25'为材料,研究氮、钙配施及适期追肥对花生根系生长及氮、钙素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高氮肥条件下,增施钙肥T2(基施N157.5+CaO450kg/hm~2)处理根系生物量较T1(基施N157.5)增加20.26%,显著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但对花生根系形态影响较小,且增施钙肥提高了各器官氮、钙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增施钙肥且作基肥条件下,减施氮肥28.6%+花针期追施氮肥处理(T4)荚果的氮素积累量降低不明显,但显著提高花生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说明减氮增钙并配合氮素运筹可提高花生的氮素利用.T4处理根系生物量、氮素利用率较T5(减氮28.6%+钙肥追施)处理均有显著提高,但根系长度、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根系总体积显著提高18.29%(P <0.05).综合根系形态,氮、钙素吸收、氮肥利用效率等研究结果,以T4(基施N67.5kg/hm~2+CaO450kg/hm~2+追施N45kg/hm~2)处理效果较好,既有利于花生产量的提高,又利于实现氮肥减施的目的.

关键词: 花生 氮肥 钙肥 根系性状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吸收转运硝态氮及其信号调控研究进展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硝态氮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氮源,其吸收利用是一个高度协调复杂的调控过程。植物为了在各种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进化出了适宜不同环境的硝态氮吸收利用机制。植物根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硝态氮受体,可以感受外界硝态氮浓度变化,并启用高亲和力或低亲和力硝态氮吸收系统,从而吸收硝态氮;硝态氮进入根系后,大部分被运输到地上部进行同化作用,合成大分子物质,以促进植物生长;如果地上部硝态氮含量过多,植物可把多余的硝态氮运送到液泡内储存,待需要时再从液泡转运至细胞质中利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老叶和成熟叶片中的硝态氮可被转运到新生组织中,促进新生组织生长。硝态氮吸收利用过程中大量硝态氮吸收、转运、储存、同化和信号调控基因被有序激活并协调工作,促进植物高效吸收利用硝态氮。本文主要针对NRT1和NRT2硝态氮吸收转运相关基因及其功能,以及参与初级硝态氮反应的相关转录因子和小信号多肽在硝态氮信号传导和组织间的信号交流进行综述,以便深入理解植物吸收利用硝态氮的机理,为高效利用氮素的作物育种和栽培技术的创建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硝态氮 转运体 信号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缓释掺混肥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20

摘要:依据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养分需求规律和肥料分层包膜、养分缓期释放技术,研发出中氮和高氮型花生缓释掺混肥,通过大田试验,探讨新型花生专用缓释掺混肥对花生氮、磷、钾、钙素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型缓释掺混肥(ZN)处理花生荚果产量较常规复合肥(CF)处理提高11.7%,高氮型缓释掺混肥(GN)处理较常规复合肥(CF)提高11.0%.与CF相比,新型花生专用缓释掺混肥有利于提高花生收获指数,促进了各器官中氮、磷、钾、钙素的积累和在荚果中的分配率,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关键词: 花生 缓释掺混肥 氮素 钙素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下玉米对花生带的氮素竞争吸收作用以及间作花生边行、中行的氮素吸收差异,设置3种种植方式,即花生单作(P)、玉米-花生间作(间作模式为2:4,M//P)和玉米单作(M),采用15N示踪法研究间作系统高效的氮素利用机制及各器官对肥料氮的实际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间作花生边行、中行各器官及全株的干物质积累量、经济产量(荚果)均显著低于单作,且边行低于中行,成熟期边行全株干物质量较单作显著降低43.97%,中行较单作降低32.92%.成熟期间作花生边行、中行的15N吸收量较单作分别降低75.61%、70.86%,氮素积累量降低24.95%、9.67%,总氮素积累量减小;玉米带从花生带竞争吸收的15N量为34.89 kg/hm2,根系互作使花生15N吸收量显著降低,同时0~20 cm、20~40 cm土层的15N土壤残留率较单作显著降低.玉米-花生间作系统表现出显著的氮吸收优势,整个间作系统的氮肥利用率较花生单作提高了14.20%,玉米积极的边行效应强化了花生自身的固氮能力,减轻了花生的"氮阻遏".玉米-花生间作通过玉米对花生带氮素的竞争吸收,增强了花生生物固氮效率,提高了间作体系氮素利用率.

关键词: 15N 间作 花生 氮素利用率 竞争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著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著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

关键词: 晚播稻茬小麦 氮素积累分配转运 糖氮比 氮素同化酶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控释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了探求适宜鲁西北地区的冬小麦缓控释肥品种,通过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5种控释肥对冬小麦群体结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当地优化施肥(OPT)相比,三种控释肥处理(CRFA、CRFB、CRFD)能有效调控冬小麦群体,在产量、收获指数和氮素转运比例方面无显著差异,能达到预期目标。与OPT相比,CRFA、CRFB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09个百分点和4.33个百分点。综合分析得出,与当地优化施肥相比,CRFA和CRFB的养分释放特性更符合当地冬小麦生长规律,其次是CRFD处理施用的控释肥。

关键词: 控释肥 冬小麦 氮素利用率 群体结构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研究有机肥用量对农田土壤硝态氮迁移累积的影响,合理使用有机肥,减少有机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山东省曹县潮土小麦玉米轮作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牛粪有机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硝态氮纵向分布、作物产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用量为每年每666.7m~2施3 000 kg以上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在小麦生育期和玉米苗期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基本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尤其在初夏小麦成熟期60~100 cm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高于表层土,表明该时期土壤硝态氮向土壤深处迁移累积,对雨季地下水污染带来潜在的危害;小麦、玉米产量与牛粪有机肥用量之间分别呈二次函数关系和线性关系,牛粪有机肥用量为每年每666.7m2施3 000 kg(折纯氮45 kg)时小麦和青贮玉米的总产量最高,该用量下,小麦、玉米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52%和50%。综合分析,推荐牛粪有机肥用量为每年每666.7m~2施3 000 kg,既保证小麦、青贮玉米的产量又能降低施肥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风险。

关键词: 牛粪有机肥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硝态氮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不同用量对南四湖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摘要:针对山东南四湖稻区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农田氮素失衡、氮素流失严重的现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氮素积累与转移、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抑制了水稻营养生长,显著降低了水稻分蘖和成熟期有效穗、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吸收量及稻谷产量;氮肥施用量过大,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形成大量无效分蘖,降低了氮肥利用率,对提高水稻产量无显著效果。在当前氮肥施用水平上减施30%,可有效抑制无效分蘖,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加协调,提高氮肥利用率,且对水稻产量无不利影响。

关键词: 南四湖区 水稻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