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垄作(模糊匹配)
25条记录
起垄种植模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究起垄种植模式下,不同垄行数对花生植株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一垄1行、一垄2行、一垄3行和一垄4行密度下不同垄行数种植方式田间试验,研究花生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光合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垄行数显著影响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指数,但对分枝数影响不显著。一垄1行种植模式下,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指数峰值时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4.02%~16.12%、3.07%~20.97%、28.33%~62.68%,一垄1行与一垄2行种植模式下花生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一垄2行种植模式下,花生Pn峰值滞后30天,其结荚期Pn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1.24%~30.67%。一垄2行种植模式较一垄1行营养生长时间有所延长,光合积累量增加,产量提高了7.65%~24.52%。本研究结果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了技术途径。

关键词: 花生 油料作物 垄作 种植模式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BYML-4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制一种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根茬粉碎还田、起垄、施肥、精密播种联合作业的2BYML-4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对其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仿形机构、灭茬刀转速和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垄高、垄顶宽、垄间距合格率分别达到94.73%、90.64%和90.13%;粒距合格指数92.0%,标准差11.99,变异系数5.24%;漏播指数4%,重播指数4%;种子覆土深度合格率为88.3%,种下施肥合格率为89.7%,变异系数分别为9.71%和10.32%。该机田间作业垄形规则,种、肥田间分布均匀合理,其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组合,更好地满足了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要求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 播种机 耕播联合作业机 免耕防堵 玉米 垄作 保护性耕作 免耕播种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垄作栽培方式对丹参根系生长的影响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7

摘要:目的垄作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具有提高地温、防涝、聚土、增产、易于采挖等优点,通过比较对丹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选最佳垄作模式,为丹参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丹参1号丹参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原地块和丘陵地块比较了先起垄再种植、先种植再起垄、大垄双行、平作四种种植方式对丹参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平原地块先起垄再种植和大垄双行种植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分别高出对照17.9%、12.8%;丘陵地块大垄双行和平作方式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但整体低于平原地块,同一种植模式在平原地地块比山区地块分别高出49%、42%。结论垄作栽培更利于根系生长,但同时垄作栽培土壤水分散失更快;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容易稳定丰产,建议推广采用。

关键词: 垄作 栽培方式 丹参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临清市研究了种植方式(平作和垄作)和密度(3、6和9株/m2)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变化动态、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平作情况下以中密度(6株/m2)的产量最高;垄作条件下以高密度(9株/m2)的产量最高,中、低密度(3—6株/m2)的产量较低,高密度垄作较传统的中等密度平作平均增产皮棉13.6%。与平作比较,垄作可增加铃数,提高早熟性,铃重随密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垄作栽培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盛铃期和始絮期高密度垄作较中密度平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高24.2%和22.1%,烂铃率和脱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植方式和密度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产量。高密度垄作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增产的重要栽培模式。

关键词: 棉花 垄作 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参垄作对土壤耕层温度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精准温度计,分别于春夏两季,对丹参垄作和平作0~25cm土壤温度进行了24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丹参垄作不仅提高了地温,更显著地提高了日有效积温和温差,有利于丹参根系生长;不同的季节垄作对不同土层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垄作能显著提高有效积温,夏季能显著提高昼夜温差;受气温变化影响,土壤浅层地温波动剧烈,深层地温则比较平稳。

关键词: 丹参 垄作 地温 日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覆盖模式对夏玉米耕层含水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分析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免耕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垄作覆盖模式对夏玉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垄作和覆盖栽培的保水效果在玉米生育后期尤其是干旱时更为显著。相同条件下宽窄行垄作栽培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优于等行距垄作处理,无覆盖条件下等行距垄作处理的实际产量较平作处理提高0.5%,宽窄行垄作处理提高8.91%;覆盖条件下等行距垄作处理与宽窄行垄作处理的实际产量较平作处理分别提高3.62%和11.59%。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子粒实际产量与开花至成熟期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大喇叭口期叶片干重以及成熟期叶片干重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开花至成熟期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降低开花期茎鞘干重、促进叶片的干物质积累是垄作覆盖模式下玉米获得高子粒产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玉米 垄作 覆盖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小麦群体的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大穗型品种"烟辐188"和"淄麦12"、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济麦20")对比研究了垄作和传统平作两种栽培方式对小麦群体内部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方式显著改善了小麦冠层内光的垂直分布状况,使冠层内不同垂直高度的光照强度显著高于传统平作,并显著提高了小麦冠层内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垄作栽培能够显著降低多穗型小麦品种冠层温度,而对大穗型小麦品种作用不明显;垄作栽培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多穗型小麦品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明显改善小麦生长状况;垄作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增加穗粒数,使小麦的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垄作栽培方式更适合分蘖成穗率较高、群体相对较大的多穗型品种。

关键词: 小麦群体 垄作 光分布 光合速率 冠层温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垄作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垄作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采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素运筹对垄作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垄作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速率及产量。在施氮量(纯氮)为每公顷250 kg左右时,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最高,产量也最高。在氮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33%播种前基施,67%拔节期追施,小麦后期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垄作小麦在开花期光合速率略低于平作小麦,但自灌浆开始旗叶光合速率一直高于传统平作小麦,且差异显著。虽然垄作小麦的公顷穗数显著小于平作小麦,但是前者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却都显著大于后者,因而垄作小麦的产量也显著高于平作小麦。在较高肥力条件下,小麦采用垄作栽培方式,氮肥总用量250 kg/ha左右,基追比为1∶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垄作 平作 光合速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2006年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和传统平作两种种植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济麦20、泰山23和烟农19)源库关系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要显著高于传统平作;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能够显著增加光合产物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从而达到扩"源"的目的;灌浆中期(5月23日)以前,垄作种植方式下光合产物向茎杆中分配的比例显著高于传统平作,是垄作小麦抗倒伏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能够在成熟前加快茎杆中贮藏的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提高收获指数;垄作种植方式与传统平作比较,能够扩"源"稳"库",通过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而显著的提高产量。

关键词: 小麦 垄作 干物质 源库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栽培条件下小麦群体特征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当前主栽品种的增产潜力,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利用山东省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0、烟农19、济麦19和泰山23,研究了垄作(Raised bedplanting,RBP)和传统平作(Conventional flat planting,CFP)两种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种植方式能够明显抑制春季无效分蘖的发生,培育壮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垄作种植方式使小麦冠层由传统平作的水平状改为波浪状,显著改善了植株下部叶片的可受光量,提高了倒四叶对产量的贡献率;垄作种植方式能够使小麦群体获得较高水平的叶面积系数,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株型扩张型小麦品种更适合垄作种植。2年重复试验表明,垄作种植方式能够培育健壮小麦群体,发挥小麦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

关键词: 小麦 垄作 群体 干物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