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单粒精播(模糊匹配)
23条记录
单粒精播对中、高产旱地花生群体质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中、高产旱地花生不同单粒精播种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质量、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单粒精播增产机制,以确定中、高产旱地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8年和2019年在山东平度(PD)选取高产旱地、济阳(JY)选取中产旱地,开展大田试验.设3个单粒精播密度处理,为27.8、23.8和20.8万株hm–2,株距分别为9.0 cm、10.5 cm和12.0 cm,编号为SS9.0、SS10.5和SS12.0;双粒播种株数27.8万株hm–2,株距18 cm,记为DS18.0.结果表明,与双粒播种(DS18.0)相比,单粒精播栽培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且LAI峰值较高和持续时间长.单粒精播发挥了单株干物质生产潜力,提高了群体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6.1%~20.7%,实现了干物质的快速积累.对于高产旱地平度,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为SS12.0>SS9.0>SS10.5>DS18.0,而中产旱地济阳为SS9.0>SS12.0>SS10.5>DS18.0;与DS18.0相比,单粒精播栽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提高5.4%~14.9%.单粒精播栽培促进了单株和群体对N、P、K、Ca的吸收和积累,增加了N和P养分向荚果中分配比例,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高产旱地中单粒精播栽培通过提高个体生产力,增加单株饱果个数和百果重,实现了群体增产13.6%~19.1%(2018年)和15.5%~23.8%(2019年),适宜单粒精播密度为20.8万株hm–2.中产旱地,单粒精播促进个体健壮和形成高密度的群体优势是实现增产的关键,增幅8.4%~19.4%(2018年)和13.9%~27.8%(2019年),适宜密度为27.8万株hm–2.综上,高产旱地群体质量和养分吸收量均优于中产旱地.单粒精播栽培模式可充分发挥中、高产旱地花生单株生产潜力,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改善了中、高产旱地花生群体质量,表现为"强源""畅流""壮库",提高了荚果产量和收获指数,实现了花生高产高效.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群体质量 中、高产旱地 养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大小与播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粒重的花生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播种方式,研究粒重大小和播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处理可使产量增加,与传统双粒穴播相比,在一垄两行播种方式下,相对大粒种子和相对小粒种子分别增产9.77%、4.19%;一垄单行种植方式下分别增产3.44%和2.77%。无论种子粒重大小,单粒精播处理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但其荚果干重、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叶面积与双粒穴播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干重、茎柄干重与单株叶面积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饱果成熟期与结荚期地上部干物重之差与产量间呈显著相关关系。采用垄作双行单粒精播模式,选用饱满粒重较小的种子,可达节本降耗、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花生 粒重 光合特性 产量 单粒精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单粒精播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阐明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以花育22为材料,通过田间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对花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处理三次取样的根际土壤中均比双粒穴播少了咖啡酸,但饱果期根际土壤相比多了邻苯二甲酸和香草酸.单粒精播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双粒穴播(P<0.05).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增加了花生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以开花下针期的影响较大(P<0.05).单粒精播每盆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出仁率和单株生物产量均显著增加,千克果数则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减少花生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种类、含量及增加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方式,减缓花生个体间地下部的竞争,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实现花生增产.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根际 酚酸 土壤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与密度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根系形态、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0 kg hm–2, N0; 60 kg hm–2, N1; 120 kg hm–2, N2), 3个种植密度(7.93万株hm–2, D1; 15.86万株hm–2,D2; 23.79万株hm–2, D3),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根系形态、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氮肥对花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密度的影响显著.单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1显著高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1显著低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和密度互作对2019年收获期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的影响显著,与D1相比, N1处理下D3的增幅显著高于N0和N2处理.氮肥及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植株性状的影响存在年度和时期间的差异,主茎叶片数、侧枝数和主茎第一节间粗随密度增加有降低趋势.氮肥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荚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产量与根体积、根干重、主茎叶片数、主茎高及侧枝长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N)水平为60 kg hm-2,种植密度为18.8万株hm-2.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花生 单粒精播 根系形态 植株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植技术的重大变革-单粒精播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将花生每穴2粒或多粒播种改为每穴1粒,扩大株距,缓解相邻植株间的竞争,个体均匀一致、整齐健壮,更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单位面积株数减少,群体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光合产物向荚果的分配率,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提高产量.本文论述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论与技术突破、发展前景等,并提出了限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旨在推动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发展历程 理论与技术 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密度 花生 单粒精播 冠层结构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粒精播对花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花生单粒精播增产的生物学基础,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杂交池行距一致的条件下设置单粒精播(SS,穴距10cm)、双粒穴播(DS,穴距20cm)和三粒穴播(TS,穴距20cm)三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花生的开花动态和总花量、下针数量和结果数量,以及植株性状和植株干物质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SS处理开花时间要比DS和TS早1~2d,进入盛花期早2~4d,SS的单株单日开花量最高为11.0朵,且在花期前段的单日花量多,单株总花量达到168.5朵,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SS处理单株成针数和入土果针数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单位面积总成针数和总入土果针数显著高于DS处理.SS处理的单株结果数尤其是单株饱果数和第一对侧枝结果数均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单位面积饱果数增多是其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SS处理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小,植株最矮,其次为DS处理,TS的植株高度最大,但SS的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均显著高于DS和TS,利于矮化壮株.SS处理单株叶干重、茎干重和果干重均显著高于DS和TS,单位面积的茎、叶和果干重显著高于DS处理.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可降低株间竞争,有利于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开花下针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下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处理产量显著增加,与双粒播种相比,单粒播种处理分别增产12.6%、19.8%、13.0%、11.4%、9.9%和10.0%.百果质量、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表现出和产量基本相同的趋势.单粒精播花生单叶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速率(CAP),茎、叶和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双粒播种,而群体呼吸速率(CR)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光合速率的比例(CR/TCAP)表现为D1、D2和D3处理显著低于双粒播种,单粒精播处理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D2处理最低.可见,D2处理有利于减少花生植株呼吸消耗,更有利于花生干物质的积累.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产量 光合特性 群体光合速率 群体呼吸速率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突出,自给率不足35%,花生在保障食用油脂安全和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但近年来花生总产量增加不多,还要避免与粮棉争地,因此增产重点应放在提高花生单产上。传统双粒穴播花生在高产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突出,群体质量下降,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而单粒精播变革种植方式后,花生植株均匀分布并减小株间竞争,缓解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充分发挥了单株生产潜力,实现了在总生物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经济系数的高产新途径。为进一步揭示单粒精播增产的机理,本文系统阐述了单粒精播对花生植株性状、生理特性和养分吸收利用等有关个体发育性状的影响,以及对群体整齐度、群体光合、源库关系和产量构成等群体结构性状的影响。以单粒精播技术为核心,配套施肥和管理等技术创建了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带动了花生单产水平提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个体发育 群体结构 增产机理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粒精播对高产花生株间竞争缓解效应研究

花生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传统种植方式双粒穴播的株间竞争作用和变革技术单粒精播对株间竞争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双粒穴播方式的一穴双株之间随生长发育竞争加剧,易分化成强势株和弱势株。强势株的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单株干物质重和单株荚果重平均分别比弱势株高1.07个、2.25条、11.64g和7.47g。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缓解了株间竞争,成熟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低2.53cm和2.34cm,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单株荚果重和荚果产量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14个、0.64条、28.61%、13.65%和12.81%。根据单粒精播相关性状,测算出高产条件下单粒精播适宜主茎高≈平均行距×0.95,或适宜主茎高≈株距×3.65,因此高产花生若株行距较小、密度较大,应提早控制植株高度。

关键词: 花生 株间竞争 单粒精播 植株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