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长松(精确检索)
112条记录
10种植物精油对3种生姜致病腐霉的抑菌活性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摘要:植物精油具有天然无毒、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生物活性多样、产品改良潜力大、开发风险投资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植物精油对3种致病腐霉的抑菌活性,,以期为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丁香酚精油、月桂精油、肉桂精油、天竺葵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丁香酚对3种供试腐霉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当精油浓度在100μg/m L时,丁香酚精油对3种腐霉的抑菌率均达到96%以上,且毒力最高,其EC50在42.1105~50.9698μg/m L;月桂精油和肉桂精油、天竺葵精油的抑菌活性次之。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致病腐霉 抑菌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姜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及甲壳胺对其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中国蔬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序列分析,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活体组织法和田间试验研究甲壳胺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刺腐霉(Pythium spinosum)和林栖腐霉(Pythium sylvaticum)。甲壳胺对3种腐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422.711 2、401.699 5、446.910 7μg·m L~(-1)。显微观察显示,甲壳胺处理后的腐霉菌丝膨大、扭曲,分枝增多,菌丝内部出现空泡化。活体组织法试验结果表明,甲壳胺可以明显抑制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甲壳胺可以明显预防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姜产量。

关键词: 生姜 茎基腐病 形态特征 序列分析 甲壳胺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腐霉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明引起山东部分地区冬小麦苗期生长不良、矮小的原因,并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小麦水渍状的根系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个类似腐霉的分离物SDCY-1和SDJY-1,并对这2个分离物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鉴定及COⅠ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个分离物菌落白色,菌丝发达,培养基表面有大量的气生菌丝;人工接种后均能引起小麦生长不良、根系变短、鲜重减轻,水渍状至变褐,重新分离后获得的菌株与原接种菌一致。根据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树表明2个分离物为同一种腐霉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腐霉根腐病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腐霉根腐病 终极腐霉 致病性 COⅠ序列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分析

花生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花生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2015-2016年对玉米、花生单作田和间作田进行了病害调查,并对其气象因子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病害的发生率都有所降低,玉米病害发病率降低程度尤为显著,其中对玉米茎腐病影响最大,发病降低率可达42.53%。本文对间作田和单作田的多项气象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单作相比,玉米间作田光照度平均提高了5784.67lx,环境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别平均降低了9.15%和8.23%,花生间作田光照度平均降低了16053.77lx,环境和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差别不显著。通过土壤中酶活性测定,发现间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与抗性正相关的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关键词: 间作 病害 气象因子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青霉病菌在苹果组织中的分布检测

山东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评估苹果感染青霉病后的食用安全性,本试验检测了苹果青霉病菌(Penicillium sp.)在苹果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病斑处青霉菌菌落数最高,为2 800 cfu/g;病斑外延1.0 cm处,青霉菌菌落数为120cfu/g;病斑外延1.5 cm处,青霉菌菌落数为18 cfu/g;病斑外延2.0 cm处,未检测到苹果青霉病菌。

关键词: 苹果青霉病菌 分布检测 展青霉素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的植物健康作用及机理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 2015

摘要:植物健康作用是近几年在农药行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农药除了防治有害生物以外的一个新功能。本文对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农药种类及其机理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农药 植物健康作用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制剂及其防治组合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评价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有效药剂,降低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方法]利用叶盘漂浮法测定5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菌毒力,并对不同制剂组合田间防效评价。[结果]双炔酰菌胺对黄瓜霜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482 5 mg/L;在春秋2季黄瓜田间防治中,250 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与60 g/L甲壳胺水剂交替施药组合效果显著,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47%和73.27%。[结论]250 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与60 g/L甲壳胺水剂交替施药组合与常规施药相比,施药量降低20%~30%,施药次数减少2次,且对黄瓜安全。

关键词: 保护地蔬菜 黄瓜霜霉病 防治效果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腐霉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草莓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其病害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叶部病害和根腐病逐年加重,成为该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草莓腐霉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死棵现象,发病速度快,随着浇水短时间内可造成整行死亡,严重时整个草莓大棚被毁灭。病原菌鉴定是病害有效防控的基础,但目前尚未见关于草莓腐霉根腐病病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花生学报 2015

摘要: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我国花生的病毒有6种,分别是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斑驳病毒(PeMo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生矮化病毒(PSV)、辣椒褪绿病毒(CaCV)和花生褪绿扇斑病毒(PCFSV)。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我国发生花生病毒病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

关键词: 花生 病毒病 分子生物学

百菌清在不同季节设施蔬菜上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研究了山东省不同季节设施黄瓜和番茄上百菌清的残留状况与残留降解规律,评价百菌清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0e-kt,在春秋两季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1~5.2天,番茄中的半衰期为3.1~6.0天。300~600倍液施药水平下,施药2~3次,施药间隔为7天,末次施药7天后,百菌清在黄瓜上的残留量为3.101~0.912 mg/kg,在番茄上的残留量为4.093~1.071 mg/kg,残留量低于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5.0 mg/kg。百菌清的降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按照推荐剂量用药,春季的安全间隔期应在7~10天,秋季应在10~14天。

关键词: 百菌清 蔬菜 残留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