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23条记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发文量: 1143
  • 被引量: 602
  • EI: 5
  • SCI: 104
  • 北大核心: 303
  • CSSCI: 0
  • CSCD: 224

研究主题:农产品、产地环境及农业投入品检测技术、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农业标准化研究

简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成立于1980年,主要从事农产品、产地环境及农业投入品检测技术、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农业标准化研究。现有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济南)、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山东省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1个科研、检测平台。相继被授权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具有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资质。连续承担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监测、优质农产品申报检验和监督抽查以及农药残留登记试验与限量标准制定等任务;牵头组织山东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验证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为政府科学监管、应急处置、引导消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发文量: 1135
  • 被引量: 332
  • EI: 36
  • SCI: 0
  • 北大核心: 184
  • CSSCI: 1
  • CSCD: 51

研究主题:农林工程动力机械与装备、田间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机械产品测试系统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简介: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9年,是集农业装备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试验检测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院,是全国农机行业重点省级科研单位。全院占地总面积2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在职职工24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90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余人。院内设有农林工程动力机械与装备、田间作业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与畜牧养殖机械、仪器设备与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农机产品标准化与质量检测、信息与信息化、继续教育与培训等行业服务机构,以及山东华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双佳农装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双佳团结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科苑种植有限公司等科技产业实体。同时还设有《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杂志社、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和农业装备技术信息网网站,以及科研试验基地、试验农场、物业服务中心。建有拖拉机、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田间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泵类产品等专业实验室和拖拉机、工程机械专用实验场,拥有先进的科研手段和完备的产品试验检测条件,在产品研发、样机试制与试验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硬件基础和系统化配套设施。国家机械工业农用运输车鉴定试验山东检测站?机械工业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济南)?山东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山东省工程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山东省泵类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5个省?部级专业质检机构以及山东农业机械学会、山东农机工业协会、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中心、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均挂靠在该院?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是山东农业机械学会的理事长单位和山东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单位,是本届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作为理事或委员单位参加了全国拖拉机、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协会等23个国家、省级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长期以来,该院与国内农机行业多数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众多农机企业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全行业的业务体系。先后加入了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省内重点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了山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行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院以来,在各专业领域取得科技成果600余项,其中90余项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数成果填补了省内空白或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其转化应用覆盖了山东省绝大多数农机制造企业,辐射和带动了行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小四轮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田作业机械、排灌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大马力拖拉机功能拓展系列机具、机电产品智能化测试系统与设备等优势专业和特色领域取得的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同时,承担了大量行业标准化、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信息与信息化服务等任务,在推动山东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为山东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手段和中试条件,积极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大胆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起了具有院所特点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体系和现代院所制度,面向农业装备行业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行业服务,持续提升科研综合实力和行业服务能力,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业务领域不断向装备制造大行业延伸。 在未来的发展中,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将继续坚持“科技立业,人才兴院”的办院方针,以科技引领未来,以创新驱动发展,与广大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界朋友携手共进、互利共赢,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农机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 发文量: 1071
  • 被引量: 535
  • EI: 0
  • SCI: 159
  • 北大核心: 297
  • CSSCI: 0
  • CSCD: 163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棉花和特色经济作物(秋葵、芝麻、油用牡丹等)遗传育种、生物技术、耕作栽培、生理生态、病虫害防治研究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简介: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发轫于1918年建立的山东省立棉业试验场。在此基础上,1959年成立山东省棉花研究所,1985年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建成立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并由临清迁址济南。2015年依托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特色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现有在职职工10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人,博士17人,政府特贴和省突贡专家3人,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3人。主要从事棉花和特色经济作物(秋葵、芝麻、油用牡丹等)遗传育种、生物技术、耕作栽培、生理生态、病虫害防治研究与技术服务等工作。中心下设遗传育种、分子育种、耕作栽培、生态生理、植物保护、种子工程和特色经济作物7个研究室,综合办公室、科研管理科、实验室管理科、成果转化科、财务科5个管理部门和1个试验站(临清)。现有建筑物面积1.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2000多万元,拥有高标准试验地500多亩。成立以来,共取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56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先后育成49个棉花品种,其中,鲁棉1号累计种植过亿亩,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鲁棉研15、21、28号等"鲁棉研"系列抗虫棉品种成为黄河流域棉区的主栽品种。建立"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等全国和山东省主推技术5套。编著《山东棉花》、《棉花种子学》等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评估中名列第32位,专业排名第4位,"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技术创新团队"、"棉花耕作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先后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 发文量: 671
  • 被引量: 274
  • EI: 1
  • SCI: 1
  • 北大核心: 164
  • CSSCI: 0
  • CSCD: 124

研究主题:种质资源、高产育种、品质育种、诱变育种、鲜食玉米、分子遗传、栽培生理和种子生理研究

简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简称山东玉米所)成立于1979年,从事玉米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是山东省唯一专门从事玉米研究的省级科研单位。建有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济南分中心、国家黄淮海转基因玉米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玉米原种繁育基地和山东省中-印尼玉米研发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研发平台;“八五”、“九五”、“十五”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
  • 发文量: 632
  • 被引量: 370
  • EI: 0
  • SCI: 1
  • 北大核心: 88
  • CSSCI: 0
  • CSCD: 71

研究主题:主要从事蚕桑品种选育、家蚕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桑树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家蚕人工饲料配方改良及配套饲育技术研究、蚕虫草及蚕桑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等研究,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简介: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2月,主要从事蚕桑品种选育、家蚕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桑树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家蚕人工饲料配方改良及配套饲育技术研究、蚕虫草及蚕桑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等研究,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现有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烟台)和山东省桑树种质资源圃两个科研平台以及南院试验场基地一个。 所内设有传统的蚕桑研究团队、海水农业创新团队以及特种经济动物与昆虫资源创新团队(建设中)三大研究团队,其中蚕桑研究团队作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及其他3位岗(站)专家的依托团队,研究包括桑树遗传育种与栽培、家蚕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珍稀食用菌研究、蚕桑加工与综合利用及功能食品开发,以及昆虫病理5大方向;海水农业创新团队已经顺利启动,研究主要包括观赏植物、生态植物、能源植物、牧草、海洋植物、蔬菜等耐盐植物与海洋植物,盐碱滩涂湿地生物修复研究,以及综合加工利用研究3大方向;特种经济动物与昆虫资源创新团队重点开展特种经济动物和昆虫资源两方面的研究(尚在建设中)。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
  • 发文量: 614
  • 被引量: 292
  • EI: 1
  • SCI: 4
  • 北大核心: 119
  • CSSCI: 0
  • CSCD: 62

研究主题:研发领域涵盖从农药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化、标准检验、农产品残留、环境治理到安全评估及绿色应用等多个专业方向

简介: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坐落于有“泉城”之誉的美丽城市济南。涓涓不息的泉水浸染着的山东农药科学研究院,秉承泉水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之精神,逐步成长发展。我院组建于1966年9月,原名“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属财政补贴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013年9月经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更名为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2015年12月底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划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管理。我院现有在职职工10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33人;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拔尖人才3人;2人获得全国化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人才梯度结构合理,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专业技术群体。我院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增强科技实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中,基本形成了科研开发、科技产业、中介服务三大板块有效融合、良性互动的格局。经过艰苦探索和勇敢实践,逐步构建起了符合科研院所内部运行特点和市场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框架,研发领域涵盖从农药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化、标准检验、农产品残留、环境治理到安全评估及绿色应用等多个专业方向,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农药科研体系,培养造就了成龙配套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拥有了仪器设施完备、研究水平先进的科研开发和行业服务平台。我院现设工艺技术研究所、化学农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化学农药及中间体产品质量检验站、残留检测研究所、理化检测研究所等科研检测机构。建院以来,共取得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成果在大江南北开花结果,影响巨大,有5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奖励。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等国家、省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在我国农药创新科研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科技产业公用工程和基础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法人治理结构逐渐完善,在实战中训练造就了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人才队伍,经营规模逐年扩大,运行质量逐年提高,公司品牌渐成影响,国内国际市场运作日臻熟练。目前,我院是中国农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牵头组建了“山东省农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农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十多个行业创新组织,是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山东省农药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农药学会会长单位;是山东省化学农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化学农药及中间体产品质量检验站、山东省化工标准化农药分技术委员会、山东省农药信息中心的建设依托单位和山东省农药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具有农业部颁发的农药全组分分析、田间药效(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残留检测的农药登记试验、省质监局颁发的农药及中间体产品质量检测、农药理化性能安全评价等多项资质,在推动山东农药行业升级转型和绿色高效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农业农村遥感应用中心)
  • 发文量: 607
  • 被引量: 318
  • EI: 8
  • SCI: 14
  • 北大核心: 81
  • CSSCI: 0
  • CSCD: 48

研究主题:作物生长模型、农产品质量溯源、粮食生产安全预警、设施自动化控制研究及农业生产决策系统、农业应用软件和大型农业专业数据库研发

简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从事农业信息技术、信息分析、文献资源、网络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服务,建有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平台。承担院图书馆和网络中心的管理运行,是农业部和省科技厅授权的科技查新单位,负责综合性核心期刊《山东农业科学》的编辑出版。主持承担50余项国家和升科技项目,获得一批先进的研究成果,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 发文量: 516
  • 被引量: 241
  • EI: 4
  • SCI: 96
  • 北大核心: 101
  • CSSCI: 0
  • CSCD: 81

研究主题: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分子育种、种质资源、栽培生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技术服务工作

简介: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隶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3月20日由省计委批准设立[(78)鲁计劳字第84号文],前身是济宁地区水稻研究所,2009年6月迁址济南,属社会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分子育种、种质资源、栽培生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技术服务工作。2012年启动水生生物学科,2013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批复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中心。2014年12月荣获省直文明单位。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
  • 发文量: 507
  • 被引量: 207
  • EI: 0
  • SCI: 0
  • 北大核心: 98
  • CSSCI: 0
  • CSCD: 50

研究主题:围绕葡萄产业全产业链(葡萄良种、葡萄栽培、葡萄酿酒、葡萄资源综合利用等)开展起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及技术推广服务

简介:山东省葡萄研究院自2013年5月更名以来,规范了内部科研机构(内设六个所站),制定了五年科研工作规划,确定了科研领域、科研方向,调整、配置了科研资源,在院近60年专业积淀基础上,围绕葡萄产业全产业链(葡萄良种、葡萄栽培、葡萄酿酒、葡萄资源综合利用等)开展起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及技术推广服务。同时主办了《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学术期刊,作为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秘书处依托单位,支持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技术交流,为行业提供了信息宣传服务,与齐鲁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了多名研究生。科研资源: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近二十名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完善了人才专业结构,现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60余名;新建、改建了科研场所,购置了高压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等现代分离设备。正在开展的工作:近几年来,在葡萄产业规划、葡萄酒庄园规划与葡萄建园、葡萄园土壤改良、产区良种品种培育、葡萄栽培管理技术与果实品质改善、葡萄病害防控、葡萄酒野生酿酒酵母选育与葡萄酒发酵工艺优化、葡萄酒感官品质评价模型构建、葡萄化学与葡萄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承担、完成及在研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先后为济南、日照、泰安、青岛、威海、烟台、呼和浩特等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优势:专业研究葡萄近60年的综合积淀;全产业链专业团队;现代仪器、设备、工具条件。特长:葡萄酒庄园规划与葡萄建园;葡萄园土壤改良。产区良种培育;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酒酵母选育;葡萄酿酒。葡萄化学;葡萄籽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应用。工作方针:面向市场,发挥院属科研所主体作用,以项目组为基本单位,开展葡萄全产业链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 发文量: 310
  • 被引量: 135
  • EI: 6
  • SCI: 4
  • 北大核心: 102
  • CSSCI: 4
  • CSCD: 67

研究主题:全所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向全省及黄淮海地区,重点开展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优质牧草培育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农业应用等诸多领域研究

简介: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原名山东省农业自然资源区划研究所,2003年更名,是我院唯一综合性、战略性、公益性、咨询性的农业科研机构。目前设有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资源区划、草业、农业遥感和农业工程咨询5个研究室。建有山东省农业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农业与环境工程咨询乙级资质。全所现有职工36人,技术人员30人,博士8人,硕士13人,山东省拔尖人才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二级研究员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46%。“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科技部循环农业工程、省花生小麦产业经济等科研项目1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项,审定品种6个,授权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项,制定标准4个,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承担完成各级政府、企业各类农业工程咨询与规划设计200余项。当前我所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强院建设提升工程规划,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进创新,突出四个学科,实施四个工程,全面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咨询服务能力,把我所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强所,为山东乃至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